文章详细内容

新春走基层丨乡村里的“超能力”老师为孩子们种下科学的种子

在材料有限的乡村小学里,张建涛想方设法变废为宝,给孩子们种下科学的种子。这个寒假里,他都在忙些什么呢?


来破解(https://www.ucrack.top/)2025年04月16日讯息:

少年坐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头发黑玉般有淡淡的光泽,脖颈处的肌 肤细致如美瓷。

张建涛是一位来自河南乡村的科学老师,在孩子们眼里,他拥有“超 能力”——能用塑料瓶、橡皮筋、吸管等等不起眼儿的材料,做出非常有 趣的实验。在材料有限的乡村小学里,张建涛想方设法变废为宝,给孩 子们种下科学的种子。这个寒假里,他都在忙些什么呢?

见到张建涛时,他正在从河南老家赶赴千里之外的苏州,参加东中 西部科学教师寒假赋能培训。第一次远赴外省参加培训,张老师也是第 一次体验到穿上实验白大褂的感受。

一周的时间,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相互交流,系统学习了生命科学 的知识,也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虽然没有现成的科学教具,但张建 涛还是给大家展示了变废为宝的科学实验。塑料瓶、橡皮筋、吸管,不 起眼的材料,却让教室里沸腾了起来,还有的孩子,隔着门缝儿往里打 望。

这次培训,张老师也收获了关于生命科学的知识,也给老家的乡镇 学校背回了50套DNA科学教具,他计划在新学期就展开教学。

记者跟随张老师,来到了他研发好玩的科学实验的地方。在河南省 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的实验室里,碳酸饮料瓶、PVC水管......都是张 老师的“宝贝”。 能变废为宝、带着孩子们玩科学的张建涛,三年前考入 乡村教师岗,被分去教数学。

随着科学教育的普及,他的乡镇学校建起了多功能实验室,张建涛 申请转岗成了科学教师。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张建涛在网上的公开课 里学习,他让垃圾桶飞过屋顶,让乒乓球在空中悬浮,让饮料瓶冲上云 霄。

张建涛所在的乡镇小学,八成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个寒假,张老师 在学校里办了一场“科学亲子营”。久别的家庭,在好玩的科学实验里, 一下拉近了距离。

“水火箭”是孩子们最爱的科学实验,这次也是亲子营中的压轴实 验。

学生家长 倪娜:孩子们现在对什么都很好奇,特别像国家发射了火 箭这些之类的,都很兴奋,想要去了解。

“水火箭”一飞冲天,科技感爆棚。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拿饮料瓶制 作“水火箭”,张老师失败超过150次。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科 学教师 张建涛:每次失败你要记录,要拍下来看,慢慢看它到底是哪 个位置失败,我给自己计算过了,每天中午我都要发射3次到5次,做实 验孩子们会围着你。好像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一样,他们围着你,时间 久了,感觉跟他们心灵好像有个交汇一样,能感触到孩子们喜欢这些东 西,他们需要这些东西。

面对一次次失败,40个孩子捡回来253个饮料瓶,为水火箭的“发动 舱”提供了材料。张建涛说,在失败中学会坚持,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 课。

学生家长熊磊:孩子经常会把家里那些矿泉水瓶,一些感觉用不到 的东西搞一个小发明,失败的情况也很多,但是我觉得科学的“种子”确 实已经在孩子的心里被埋下了。

寒假前,张老师让孩子们说说关于自己的梦想。有的孩子大胆发 言,有的在心里默念。张老师让没有发言的孩子,写下梦想,贴在水火 箭上。

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科学教师 张建涛:我想知道他们的 梦想,我发现很多孩子是想成为科学家的,想成为宇航员的。而最让我 欣慰的是有的同学想成为一名科学老师,像张老师这样的科学老师。

在张老师看来,科学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也关乎国家的未来。 上学期张建涛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信阳市的首批科普专家,他也是 唯一来自乡村的专家。

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科学教师 张建涛:我觉得我的方向 更明确了,我精力会更加集中了。也有信心把这条路走得更远、更广。

这个寒假,张老师把做实验的工具、道具,装了满满一箱带回家 里,为下学期的实验课做准备。记者和他一起回到这个乡下的老房,发 现这里完全是一个科学实验的“造梦空间”。在实验制作的过程中,张老 师也用视频记录着每一次改进和总结的经验。寒假里,他和外地的科学 老师在云端讨论,把更多的经验分享出去。

在张建涛看来,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应该大胆逐梦。他为这所乡 镇小学的实验室取了个名字:雏鹰科技馆,就要迎来春季新学期了,他 最大的愿望就是带更多的孩子走进科学的春天。

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科学教师 张建涛:我们感觉我们一 直在进步,一直需要进步,所以命名一个雏鹰科技馆,虽然现在还是雏 鹰科技馆,但将来总有一天,肯定可以搏击蓝天。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你每天都在喝,不要羡慕别人喝的饮料有各 种颜色,其实未必有 你的白开水解渴,人生不是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调整心态 看生活,处处都 是阳光。